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 详细内容
形意拳名家李金波老师
发布时间:2009-10-7  阅读次数:4094  字体大小: 【】 【】【

     李金波,字昆岗,号伊农,壬戌九月初五(1922年)生,原籍河北省新城县武家村。李师金波生逢其时,天性纯孝,自幼好武,七岁入学,便随其舅爷“盖京南”王瑞(王瑞曾因入宫摔败外蒙的善扑教头,而皇封为“一等扑虎员”,号“盖京南”)。习练少林拳术与摔跤基本功,十一岁学校随本县国术馆教练石重任先生(石为张长发大弟子)习练少林长拳与形意母拳(亦五行拳)。十二岁开始于本县进行摔跤与武术表演,深得观众好评。十三岁考入本县简师,当时县国术馆设在学校内,县国术馆馆长正是张长发先生字祥斋,号“铁罗汉”)李师十六岁时便于本校替张长发先生代课。后随张长发先生游走各地,阅历诸门各派及内外两家拳术,吸取精华,为本门武术的提高与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

   张长发先生(字祥斋,号“铁罗汉),原是东北军总教练,“九一八”事变后,返里被聘为本县国术馆馆长。张长发先生乃刘奇兰公之第三代接班,系刘奇兰之三子刘殿琛(字文华)之掌门徒弟。刘文华弃红尘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前把其父未向外传之拳路如龙形八式、出洞入洞、十二连拳、八字功、软硬八手等等一一传于张长发先生。当然,张长发先生前后经七名高师教诲和指点,少林十八般武艺无有不精,尤其形意拳及形意各类兵器更是深韵其理,艺臻炉火纯青。
  
   李师金波十三岁时正式写贴拜师,被张长发先生吸收为徒在众徒弟中唯李师年龄最小,但武术功底超余众师兄,所以被张长发先生视为再传之人,重点培养。三年后,张长发先生让李师金波随其二徒弟石炳章(未拜师前李称石为盟叔,现为师兄)学拳。李师随张长发先生学艺二十七年中,又跟石炳章先生学艺十三载,深得教诲。习练拳术有少林拳、鸳鸯腿、醉八仙及太极拳、八卦掌等等。二十一岁时又随神腿崔勇之徒毛海山先生习鸳鸯腿技法,深得其妙,并溶于形意拳中合用。从此李师拳技精湛,功力更加深厚,以后在师兄弟互相切磋较技中无不胜之。

   李师15岁开始由张长发先生之四子张玉琪(号:张大力士)(曾任北京师大国术导师及市政府国术总教)亲手教其打法并操练利用盘跟进退混法与、傍、挤、靠、进、退、顾、打兼全之法,缩、小、绵、软、巧的巧作,练的刚柔并济,坎离相交,混元一气之精华。张长发先生于一九六五年春去逝,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一岁,李师为了继续深造并探究武技之真谛,深追气理和中医理论,及儒、释、道三家养生之道,于六十一岁时又拜武术名家杨家帧之子杨铎(字化谱号觉斋居士)为师。几十年的武术的武术生涯,李师饱历沧桑,屡经忧患,但其对习武意志坚。现虽年事已高,却朝夕苦练,寒暑不辍,为形意拳的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李师对武术精益求精,无不至爱至深,安能若是,一九六0年,新城县遭灾,村民纷纷外出,李师也随移民举家出走内蒙,初到他乡,人地两生,其生活着落可想而知,定居后,唯有早晚习拳,乐而忘忧,并常以杨师化普所作之诗词安慰自己,以下摘诗两首:

                                     (一)院中消遣
  
                                舞剑拧枪意若何,为使精神有寄托;
                                早疏逐利争名路,恬淡消养虎太和。
                                户枢长转不生虫,河水长流气味清;
                                可悟人生运动,  奠学保暖炕头翁。

                                      (二)鹧鸪天

                                自笑田间一老残,洗心涤虎养天年。
                                撑拦闪转银蛇舞,(指枪法)
                                起伏黏粘彩凤翩(指剑法)
                                身虽动,意轻闲,心舒畅,总陶然;
                                身虽劳动心安逸,也是人间散澹仙。
                                谁是谁非罕寡见,水在渠间月在天。

  李师金波到内蒙后,居住伊盟吉乡黄河套外。园林筑金,背黄河,面沙漠,无游人迹,往来唯习武门生,乐享天年。
李师闲时作诗两首:
                                        题为《住舍情景》
                                              一

                                  舍住坝外园林间,清静自如得消闲;
                                  渠河阻路俗人少,往来多为习武男。

                                              二
 
                                  隐居塞北伊寡地,笑怀师祖授徒娱;
                                  耕烟风光世外景,月映绕灌岛宅田。

   一九八五年全区武术比赛,李师金波被邀请登台献技杂式捶、盘根、龙形剑,表演深得总裁吴秉孝,付总裁王英彪以及武林诸位的好评。群体处处长当场拍板,第二天给李师金波录像,李师英明始为人知。
  
   李师性格开朗,胸怀坦荡,授徒教功传技,一丝不苟。把一生所学毫无保留,悉心传授,在李师的言传身教,耐心指导下,徒弟们练武认真,基础扎实,武技渐精。从此,武术运动在内蒙古临河轰轰烈烈蓬勃发展。


   李师年已八旬,在教拳中仍然继续研究内家拳的气机气理以及练拳中形、神、意合为整体的原理。他根据养生之理和长期修炼的实践经验对徒弟们:“练形意拳,首先要注意形体的正确,其形正,气则顺,其形反,气则逆。也就是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随于形,又依存于形。形式不正,气则流散,则无力,即无混元一气之整体,更何以谈技击之用矣”。又有俩句为:“前俯后仰其式不劲,左歪右斜皆身是病”。则更说明形体之重要。当然这只是李师多年来研究养生与技击理论的部分内容,更多更精奥的论述将陆续在武林界公开。

   李师自一九六零年离开张师祖后,至今所记形意套路有五行、五行合一、十二形、十二形合一,鸡形四把,进退连环、八字功、八字功合一、硬八、金刚八式、龙形八式、十二洪捶、十二连拳、杂式捶、出洞入洞、盘根、飞九宫以及各种形意器械,如连环剑、六合剑、龙形剑、连环刀、连环枪、连环棍等,还有太极拳、太极剑及各种少林拳套路和长短器械套路。真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李师虽已高龄,但仍以惊人的毅力,聪颖的智慧,继续完善师祖们对内家拳的各种理论,不断研究出更多更新拳理拳技之法,为弘扬中华武术,孜孜不倦,鞠躬尽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武术名家杨林生老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在本网站浏览、注册、发帖请详细阅读本站管理条例,否则后果自负!

 炎黄武术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蒙ICP备09003963号 

copyright 2009-08 -08 炎黄武术网 (www. yh5s.com ) All rights reserved